【真的假的】吸烟遭受的辐射竟比手机网络辐射还强?

日期:2024-04-12 来源:华体育官网最新版

  说起。“辐”指辐条,自行车车轮上起支撑作用的钢条就是一种辐条。因此“辐射”可以扩写并理解为“从中心沿着辐条方向发射的能量传递方式”。单从形式来看,往平静的湖面丢一块石子使其泛起涟漪、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开都可以广义地理解成辐射。

  当然,如果辐射都是这么美丽且人畜无害的存在,那平时大家也不必感到恐惧和焦虑了。事实上,在物理的定义中,辐射指以波或粒子的形式通过真空或介质发射或传输能量,包括电磁辐射、粒子辐射、声辐射和重力辐射;根据辐射粒子的能量还可大致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请不要左滑退出或直接拉到文末看结论!虽然忽然出现这么多专业名词是挺唬人的,但我们仍旧是可以将它们中的一部分拆解成容易理解的事物从而进一步了解辐射。

  好啦,言归正传。大家日常谈论的“辐射”其实是电磁辐射,甚至可以说辐射一般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电磁辐射。在定义中说到,辐射可以凭借波的形式发射或传输能量,因此也可以把电磁辐射理解为电磁波,“电磁波”这个词可比“电磁辐射”要亲切多了。

  怎么理解电磁波呢?我们在高中物理学过,变化的电场会激发磁场,而变化的磁场也会激发电场。进一步想,电生磁,磁生电,电又生磁,磁又生电……这样一来电和磁相互影响相互激发,就把变化的状态传递出去了。所以,“遭受电磁辐射”也能够理解为“接收电磁变化的信号”,这样是不是看起来没那么可怕了呢?

  不过,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场和磁场是怎么对人体产生影响的呢?从微观上来说,人是由很多带电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一直在不断运动。可能有些读者已经反应过来了,这些人体内不断运动的带电粒子是否也会产生辐射呢?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任何物体都是有辐射的,只是强度不同。而外界的电磁波能够最终靠电磁场的变化将能量传递给人体中的带电粒子,从而使粒子的运动变得更加剧烈。与人剧烈运动时会感觉到热一样,粒子的剧烈运动也会带来温度的上升。简而言之,电磁波能带来的影响就只是让人感受到热——等等,要真是如此的话电磁波还有什么吓人的呢?所以这个结论一定不够完善。

  问题出在哪呢?从常识上说,我们会觉得越用力击打一棵树会越容易让树上的果子掉下来,但电磁波可不这么认为。在电磁波的规则里,越快击打一棵树,即使没有很用力,也越容易树上的果子掉下来。这就是著名的“光电效应”,用较为严谨的语言来说,就是高于特定频率(也称为极限频率)的电磁波可以使物体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并且逃逸出物体的表明产生电流。也就是说,当电磁波达到一定频率时,是可以将人体中的电子打出来的。电子被打出来后可能会引起人体内的平衡被破坏,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所幸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大部分电磁波都没这么高的频率。下面我们按照频率由低到高的顺序了解一下不同频率的电磁波。

  爱因斯坦因为对理论物理的贡献,特别是发现了光电效应原理而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无线电波是相对而言较低的电磁波,频率越低(波长越长)意味着损耗越小和传播距离越远,因此无线电波的中波和短波可用于无线电广播和通讯,而微波可用于电视、雷达以及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手机。医院的核磁共振仪器频率也在这个范围内,因此做核磁共振检查不用像做X光检查一样间隔半年左右才能再做一次。

  接下来是红外线。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出红外线,只是频率不同,这就使得红外热成像测温仪能轻松实现远距离、多目标、非接触测温的功能。除此以外还有军用的红外夜视仪也是利用了物体都可以发出红外线的原理。不知道大家有未曾发现,这样看来我们自身的辐射频率还要比手机、电视、电脑来得大,那防辐射服防了个啥呢?其实它顶多就起个心理安慰的作用。

  然后电磁波终于来到了我们看得见的频率范围,也就是可见光。在可见光中,红光频率最低,比红光频率更低的就是红外线;紫光频率最高,比紫光频率更高的就是紫外线。

  说到紫外线,大家很容易联想到两个词:杀菌和防晒。这就说明到达紫外线这个频率的电磁波就非常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影响了。事实上,高频紫外线与频率更高的X射线、伽马射线以及一些高能粒子都具有将电子打出人体的能力,它们也有一个统称,即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可能使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脱发等症状,有可能使造血功能、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出现异常,更严重的会致癌和致畸。

  了解电离辐射后,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吸烟会遭受辐射了。香烟中含有放射性铅元素和放射性钋元素——钋这个字是不是看起来有点眼熟?没错,它就是居里夫妇发现并以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命名的元素。当香烟被吸进体内时,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会在肺等部位产生电离辐射,这也是吸烟致癌以及其他疾病的诱因之一。前面我们提到,手机辐射属于微波,而电离辐射的影响显然远大于微波,因此本文的标题是真的!

  所以下次在公共场合见到有人吸烟时,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劝阻:“您可快别抽了!这玩意儿辐射比手机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