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视系统最早仅应用在军事领域,是夜间行动的利器。伴随安全理念进化,近年来慢慢的出现在汽车领域。由于成本和技术上的含金量,以往夜视系统仅仅属于豪华车专利。但随着国内一些自主品牌崛起,以及对技术的孜孜以求,夜视系统这项奢侈技术开始下探,并终于随着比亚迪思锐上市首次在B级市场“安家落户”,它所代表的“预防式”安全理念(减少发生危险的几率)也将惠及更多消费者。
HUD夜视系统属于主动型成像,不依赖目标物的光源对发热或不发热物体均能成像。其夜视系统由四部分所组成,传感器,红外线,夜视摄像头和HUD抬头显示屏。传感器根据光照强度来辨别天色,确认达到夜间路况时夜视系统开启,在车速超过15KM/H时,红外线灯自动开启,增强夜视系统接收图像的亮度。其有效距离达到120米,虽然比起身价惊人的豪车并无优势,但这个距离远于近光灯射程,并有抑制相向车辆强光的作用,对于普通B级车已非常实用。
HUD抬头显示屏幕上,这种设计让认读更方便,比成像在中控台显示屏上更科学一些(无需扭头、低头认读图像而造成安全风险隐患)。夜视图像以1:1比例呈现,目的是让驾驶者对距离有精确判断。
HUD夜视系统属于比亚迪自主研发,之所以要挑战这项豪车配置,源于比亚迪对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尊崇在车型开发期的市场调查与研究中,不少用户反映夜间行车视线模糊不清,希望能有夜视系统。“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是技术创新的第一推动力,”这是比亚迪近来频频提及的理念,事实上这种理念的确给市场带来不少惊喜和福音。能预见,代表“预防式”安全理念的夜视系统将在B级市场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凯迪拉克是较早研发夜视系统的厂商。身属军事强国,凯迪拉克最初的想法可能多多少少都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赛威的夜视系统的有效视距高达
500米,采用微光加近红外线原理,成像效果比较清晰。其特点是主动成像,对不发热物体也能捕捉到,同时具有强光抑制功能。值得一提的是赛威的夜视系统还具有航道偏离预警技术,在驾驶员疲劳导致误操作时起到关键的提示作用。
老牌汽车巨头奔驰也是较早涉及夜视技术的厂商之一,目前这项技术多搭载于接近百万级的
S级系列新产品身上,原理上与凯迪拉克一致,都是近红外线主动型成像原理,对不发热物体也能成像。其大灯内装有红外线发射装置,会发出短红外线,其次通过前风挡玻璃上方中央的摄像装置来识别红外反射波,将识别后的数据转换成影像显示在中控台的仪表显示屏上。奔驰的夜视系统的有效距离达到200米以上,
7系的夜视系统也属于被动型成像,利用远红外热成型摄像头成像,以人身的热量作为成像来源。其远红外探测距离达到300米以上,并具有排除强光干扰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宝马的夜视系统还具有变焦功能,在较高车速下,驾驶者可手动调节使远方物体的影像放大1.5倍。如今宝马对该项研发技术已发展到了第三代。2013年日内瓦车展上宝马带来了自己升级版的第三代夜视系统,不仅仅可以识别行人并单独照射行人,同时具有动物识别功能,就成像原理而言仍然是被动型热成像。
通过以上介绍能够准确的看出,夜视系统已有不算太短的历史,最早源于凯迪拉克品牌,而后开始传播到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上。其初衷无外乎是通过技术来营造出与白昼一样的视野。从本质上来说属于预防安全,也是目前许多主流厂商在做好碰撞安全的基础上,着重突破的一个方向。比亚迪开创B级车在这项技术上的先河,将“预防式”安全理念融入车型设计,颠覆了B级市场原有的安全定义。但技术和安全范畴没有止境,我们大家都希望比亚迪能再接再厉,在安全技术、安全理念方面再次突破、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