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评价:3月18日,“首届中国汽车隐形独角兽大会”在张家港举办。本届大会以“汽车隐形独角兽与供应链重塑”为主题,邀请国内外产学研各界领军人物,针对汽车产业加快转换发展动力,向生产服务化、个性化,产品电动化、智能化,使用共享化方向发展,“隐形独角兽”等初创企业对产业专项升级的推动作用,资本如何加速研发技术,更好地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热点话题进行探讨。
上海豫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兵凯发表《重构车载摄像机产业链》主旨演讲。
大家对电子后视镜普遍的看法,就是一个摄像机加个显示器。我们做了6年,也是从最初简单认知到现在充满无限敬畏,同样经历了这个过程。
当前,整个车内用的摄像机以环视、倒车后视、流媒体、后舱健康、DMS应用为主大多围着解决视觉可见的辅助产品。ADAS用摄像机从最初灰度识别到现在彩色RGB识别,对图像质量、色彩管理要求也不高。
整个车载摄像机功能应用往上升级对图像高品质、高安全、长寿命的需求在目前的车载行业里是没有的。电子后视镜产品涉及到长寿命和安全,包括高阶的图像质量,当前整个汽车摄像机的研发、制造是缺失的。
电子后视镜摄像机和其它摄像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安全等级与耐久寿命要求不同。电子后视镜摄像机除了人眼的观察和视频的录制以外,未来担负的责任是机器识别。现有摄像机的机器识别目前以灰度为主,当然也有一部分无人驾驶的人把摄像机做了彩色识别。但是据我们观察下来,他们对色彩、灰阶的管理是不能满足电子后视镜使用上的要求的。
光学镜片到镜头组装是一个产业;采购镜头、感光组装成为一个模组是一个产业;摄像机模组供应商将模组供给Tier1是一个产业;Tier1供给主机厂是一个产业;也有模组厂作为Tier1供Sensor给主机厂的,这种情况现在不多,以后随着降本的需要,会成为一种模式。
主机厂的需求往下层层传达时,会形成语言障碍,并不能有效地传达到前端的光学设计。
整个汽车行业能获得镜头厂家技术上的支持和Sensor原厂支持的目前在全国不足40家,满足车厂合规性生产供应做车载镜头的大多是做环视和倒车后视摄像机的厂家。
往高端摄像机延伸是整个产业链延伸能力,他们是不具备的。要想把CMS镜头做好再延伸到系统,掌握全栈开发技术的公司,目前凤毛麟角。
豫兴公司历经六年研发,已从光学设计、模组设计到电子后视镜系统开发,做到了全产业链技术掌控。
电子后视镜摄像机,首先是应对失效风险,因为它的安全等级是ASIL B等级不允许失效。不仅是图像的失效,还要应对性能的持续下降。以前车载摄像机上班时间大多是几分钟、十几分钟不会产生高温度高压力,ADAS摄像机因为在舱内,环境和温度宜人也不会产生高温度高压力。外界温度的骤变,比如突然遇到降雨、降温,气候的突变会引起摄像机内外压差的变化,即使是铝的,也会形成向内的紧缩进而形成破坏性致命的损伤。
镜头的炫光鬼影只是在消费类的相机,包括现场拍摄的摄像机会有遇到这一种现象,摄影师会用遮光罩或调整角度规避此现象。现有车载摄像机对炫光、鬼影的要求很弱可忽略,仅流媒体摄像机对此有要求但不严格,此类问题应在光学设计端消除减弱,靠图像调优或通过电子器件不能将问题化解,一定要从光学设计端解决。
电子后视镜是目前整个车载摄像机唯一一个对图像质量和灰阶色彩还原有严格要求的产品。
要想把电子后视镜产业做好,首先要把整个产业链打通,必须要做到镜头的定制化,强化ISP的管理,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图像质量管理。其他的还有结构设计,此类摄像机的结构设计不同于原有的传统结构设计,以前组装完毕用胶封死作为防水是可以的,现在你会发现高温高热无法排除,温漂会导致图像质量持续下降。比如说,一年前刚装上去图像是好的,一年以后图像质量逐渐衰减,而驾驶者是感受不到的,对他的安全影响则是致命的。
电子后视镜还没有诞生,今年7月1日法规才允许上路,但很多人已在预测它的“死亡”,很多人问我车辆智能化以后已经不需要人眼观察图像了。
一种是是把摄像机单独出来,显示屏和主机在一起(奥迪e-tron参数图片))。
主机厂希望把显示屏、主机、摄像机拆分为三家供应商设计供应,系统算法融入域控主芯片。
域控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绝对是正确的的,我非常认同。电子后视镜作为一套颠覆性全新的高安全可靠产品出现,现阶段我们对它的理解还不够深度、不够全面,需要一些时间进行探索与消化。
国外企业对电子后视镜已研发30多年,此公司现在是摄像机和主机合并,显示屏单独供应。他们当初的认证方式是由奔驰认证、还是由两家供应商认证,我们尚不清楚,国内的认证方式只对系统认证负责。
谁负责总系统安全、谁主导认证。如果是车厂主导认证,车厂承担风险,其他的零部件只承担自己零部件的风险。如果是显示屏的供应商认证,摄像机、主控都不在他手里,系统联调、认证就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全球电子后视镜的知识产权大多分布在在德国梅克朗和中国豫兴两家公司手中。德国梅克朗在2012年就布局专利,且是上位专利,我们只可以把方法公开做下位专利。
历经几年发展,我们布局了两项上位专利,将电子后视镜显示方案做到极致顶峰。在电子后视镜行业,豫兴是可以和国外竞争对手用专利掰手腕的公司,其他公司一定要绕开两家公司专利搞研发,否则只有授权。
参与电子后视镜研发供应的方式有两种途径,从系统到部件参与和从部件到系统参与。
两种参与方式花费的时间代价是不一样的。如果从系统到部件参与研发,这样的一个过程豫兴用了6年。
从部件到系统参与做摄像机、做显示屏的公司参与系统研发,这是没问题的,但是你现在不理解系统,要做好这个系统是不可能的,同样需要一些时间来熟悉构建系统建构。
任何一个行业如果内心不存敬畏,想把事情做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新能源大发展环境下,企业主要思考怎么样变革,参与重塑、重构、重建,将自己熟悉的产业融入到新发展资源整合中去,不是产业升级要淘汰哪家,而是整合中自己是不是积极应对市场新需求。
科技创新企业对重资产投入、一致性品质生产供应能力还是缺乏的,这正是传统产业的优势,资源整合、合作共赢才是发展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