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夜幕常常被作为战争中掩护进攻的最佳条件,纵观近代几场战争,美军的几次影响巨大的战争都是选择在夜间进行的,可以说美军从怯于夜战到擅长夜战得归功于红外夜视技术,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战争中,红外夜视将成为打赢现代夜战的一种有效手段。此外,针对某些地方的夜间犯罪活动,搭载红外夜视技术的安全监控设备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协助勘察作用。
所谓的红外夜视,就是在夜间的状态下,红外设备能够发出人们肉眼看不到的红外光线去照射被拍摄的物体,红外线经物体反射后进入镜头进行成像,这时我们所看到的是由红外线反射所成的影像,而不是可见光反射所成的影像,即此时可拍摄到黑暗环境下肉眼看不到的影像。红外线是一种人眼不可见的光波,无论白天黑夜,物体都会辐射红外线,但不论红外线强弱,人们都看不到。
事实上,红外夜视的发展要追溯到几百年前,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FW赫歇耳发现了红外线,当时德国研制和使用了一些红外技术装备,其中有红外通信设施和红外夜视。战后,由于红外光子探测器和透红外光学材料的迅速发展,红外的应用引起了军事部门的重视。上世纪50年代,红外系统应用于战术导弹上。60年代,红外军事应用已相当广泛,如已应用于制导、火控、瞄准、侦察和监视等。70年代,红外成像技术获得迅猛发展,热成像系统的应用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80年代,红外技术进入研制镶嵌焦面数组(CCD数组)系统的新时期。夜视技术的慢慢的提升,使人的视力延伸到过去被夜幕笼罩的空间,而且使夜战部队的获取能力、机动能力、协同能力和打击力增倍。
除了军事上的应用之外,红外夜视在真实的生活中的安防监控和车载装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随着时下人们的生活慢慢的变好,汽车成为许多家庭必备的代步工具,行车记录仪的畅销促使研发技术也日趋完善,许多行车记录仪在研发的时候都具备了红外夜视补光灯,从而更加有助于车主在夜间行走的时候更加安心,行车记录仪拍摄下来的高清视频随时有可能作为关键证据帮助车主杜绝后患,而缺乏红外线夜视功能的行车记录仪在夜晚拍摄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大量噪点以及画面亮度不足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凌度品牌BL系列的夜视功能就比较强,足够符合夜间行车的基本需要。
功能如此强大的红外夜视是如何工作的?这要从最简单的光源说起。我们都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区间从几个纳米(1nm=10-9m)到1毫米(mm)左右。人眼可见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称其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nm~780nm,波长由长到短依次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光。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m,波长比红光更长的光叫红外线,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红外线的。
我们日常所见的隐蔽的夜视监控,目前都是采用红外摄像技术。红外摄像技术分为被动红外摄像技术和主动红外摄像技术。被动红外摄像技术由于设备造价高且不能反映周围环境状况,因此在夜视系统中不被采用。主动红外摄像技术是利用特制的红外灯人为产生红外辐射,产生人眼看不见而普通摄像机能捕捉到的红外光,辐射照明景物和环境,利用白天彩色夜间自动变黑白的摄像机或红外低照度彩色摄像机去感受周围环境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以此来实现夜视功能。
也许有人会问,红外产品能够照射到的距离有多远?事实上,一百款红外产品就会有一百个红外夜视距离的标准。所谓的“可视距离”和“发现距离”其实都是含糊不清的说法,例如不同档次的红外摄像机、镜头之间的匹配,对于同一盏红外灯发出的光线感应度可能相差许多倍,可视距离也相差很多。另外,由于应用的环境不同,红外效果也会大相径庭。所以说,将某一款红外产品的红外照射距离具体地定为多少米其实是不科学的说法。
红外技术因为在夜间拍摄的时候也能表现出很好的夜视效果,所以慢慢的变成了考量行车记录仪夜视效果的标准之一,据悉,在市场上众多实力丰沛雄厚的品牌当中,遥遥领先的是凌度品牌,凌度在早前就建立起了国内最大的行车记录仪生产基地,拥有全国顶尖的开发团队,这为其生产高品质的行车记录仪提前抢占了先机。如凌度BL660行车记录仪,除了1080P全高清和170超大广角外,九颗亮闪闪的红外夜视灯绝对是它吸引众人眼球的一大特色,不仅外观独特,同时大大加强了行车记录仪的夜视效果。
纵观古今中外,红外夜视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未来它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让我们拭目以待。